本書稿對首次解密的珍藏於中央檔案館的79件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領導同志與美軍觀察組相關的檔案手跡和21幀歷史照片進行整理。全書分兩冊:第一冊,原件影印件,收錄21幀歷史照片、347幅歷史檔案手跡;第二冊,全部檔案的文字整理排印版。這批檔案,以獨特視角印證瞭中共在抗戰中的巨大歷史功績,對於學界的抗日戰爭史研究、中美關系研究、中共外交史研究、根據地發展壯大與建設研究,均具有重大的文獻價值、學術價值。

《中國經濟學大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分析》肖林 權衡 著

四鏡頭行車記錄器

今天上海人民出版社邀請滬上多傢媒體,從近期推出的新書中票選出20種新書作為2018年上海書展推薦好書。其中不僅有緊扣社會熱點的主題圖書,有專業領域的學術精品著作,也有適合大眾閱讀的名傢名作,體現瞭“以專業學術打造品牌,以社會責任引領閱讀”的出版品質。

在以往的西方歷史敘述中,強調西方特別是歐美國傢的文明化進程,將人類社會的進步寄放於自己身上。但是彭慕蘭、托皮克指出,全球化進程並不是隻有歐美國傢參與,人類現代文明的進步也不是西方的專屬功勞。在拉美、在東亞,在巴西、印度、中國,都曾經對全球化進程作出瞭巨大貢獻。社會發展到今天,這些國傢地區更有著不可比擬的作用。

《上海改革開放40年大事研究》周振華 洪民榮 主編

《貿易打造的世界——1400年至今的社會、文化與世界經濟》[美] 彭慕蘭 [美] 史蒂文·托皮克 著黃中憲 吳莉葦譯

責任編輯:柳青

隨著人工智能成為愈加無法逃避的現實,它將促使我們改變生存世界的假設,顛覆我們對生活秩序的認知。無人駕駛汽車、機器人保姆、機器人管傢、人工智能外科手術醫生……越來越多的人工智能機器人走進我們的生活,法律、政策與倫理如何規范?本書討論瞭機器人和相關技術目前以及未來可能對人類的影響,以及這些領域內的法律方面問題。

《上海六千年》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主編仲富蘭 著

媒體眼中的20種好書

《全球城市:演化原理與上海2050》周振華 著

本書立足於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兩大潮流交互作用導致世界城市體系根本性變革的大背景,從全球網絡結構的獨特角度重新審視瞭全球城市的形成與發展,並通過吸收新政治經濟學和新空間經濟理論等最新研究成果,結合發展中國傢全球城市崛起的路徑依賴等實際情況,原創性地提出瞭新綜合的理論分析框架。在這一分析框架下,本書揭示瞭中國全球城市崛起不同於紐約、倫敦等發達國傢城市的發展模式及路徑選擇等。

《中國故事 國際表達——趙啟正新聞傳播案例》賈樹枚 解讀

本書通過十組問答,緊扣《共產黨宣言》的理論內核和重大論斷,以黨課的形式系統闡釋其基本思想,並直面當下的理論難題和人們的思想困惑,從十個方面揭示出《共產黨宣言》的時代價值和當代生命力,力圖幫助讀者特別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補足“精神之鈣”。

《紅發女人》[土耳其] 奧爾罕·帕慕克 著尹婷婷 譯

據悉,本屆上海書展上,上海人民出版社攜手學林出版社、上海遠東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格致出版社、北京世紀文景公司和上海《理財周刊》社等六傢成員單位,在主題出版、學術出版、大眾出版等領域推出一批圖書,共計參展3520種書,其中169種為重點書,750種為新書品種,舉辦各類主題圖書閱讀活動、新書首發簽售等互動活動59場。

本書從趙啟正歷年發表的演講大車專用4錄行車紀錄器、報告、文章、答記者問中,精選60餘個案例,分為“響亮地發出中國的聲音”“對外宣傳新思路”“傳播藝術創新”“新聞發佈攻略”等8個專題,集中反映瞭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在對外宣傳領域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

《高山上的小郵局》[西] 安赫萊斯·多尼亞特 著 蔡學娣 譯

毛澤東同志愛好中國歷史,善於應用對歷史人物的介紹和批評。他讀《二十四史》,最喜歡讀人物傳記,而在人物傳記中又特別留意包括“上書”在內的可靠文獻,並給予獨到的評說。大貨車行車紀錄器安裝盛巽昌經多年研究,將毛澤東同志對中國歷史人物的評論編制成書,力圖通過通俗易懂卻又嚴謹的文字,讓廣大讀者從一個側面來深化認知這位偉大人物。

本書對史料進行分析整理,從散落史書各處的戰爭敘述中尋找線索,借助最新的史學研究成果,描繪出魏晉南北朝各場重大戰役細節,展現出豐富生動的歷史原貌。本書對騎兵和步兵的作戰模式和戰術演變做瞭詳細論述,對戰爭中如地理、季節、財政等因素對戰事所產生的影響進行瞭討論。本書也補充瞭正史、古籍所未詳述之處,通過一部軍事史的寫作,對魏晉南北朝歷史進程做出新的詮釋。

不讀《水滸傳》,不懂中國人。本書以58篇文章串聯起整部《水滸》,通過細節講述108位水滸英雄的性格氣質,以及背後的命運,展現中華民族的英雄精神和陽剛氣質。

帕慕克首次嘗試“寫一部更短的小說”,本書獲2017年意大利蘭佩杜薩國際文學獎。16歲高中生傑姆在暑假來到伊斯坦佈爾郊區的恩格然小鎮,跟隨挖井師傅馬哈茂德挖井。因為長期找不到水,勞作變得格外枯燥。不過,馬哈茂德師傅和傑姆也漸漸變得像一對父子那樣親近。就在這個夏天,一位紅發女人短暫地出現在傑姆的生活中。因為一次意外事件,傑姆倉皇逃離小鎮。在未來的三十年裡,他不斷地閱讀和尋找兩個古代傳說。他發現,這些古老的故事仍然在神秘地牽引著自己的命運……

在中國40年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偉大進程中,上海立足自身,著眼全國,面向世界,圍繞改革發展大局,按照中央對上海提出的勇當“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的要求,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面努力先行先試,為上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闖出瞭一條新路,為全國的改革開放提供瞭寶貴經驗。本系列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系統研究上海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進程,特別是上海在全國的率先探索和實踐。

本書匯編瞭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歷年來關於教育問題的精彩之作,在眾聲喧囂的時代,葛劍雄獨立思考,直面中國教育問題,直言現實問題,文筆老辣,見識獨到。

編輯制作:許暘

本書從制度創新、結構變遷、經濟增長、政府作用四個維度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歷史和脈絡作瞭系統的梳理,其中既有對改革開放實踐的描述,又有對經濟學理論進展的總結。全書從古代中國經濟的歷史實踐、中國經濟思想的歷史淵源開篇,通過“制度創新”“開放發展”“結構變遷”“政府幹預”“經濟增長”等五大部分的分析架構,形成中國經濟學分析大綱。

《機器人是人嗎?》[美] 約翰·弗蘭克·韋弗 著劉海安 徐鐵英 向秦 譯

《馬克思的20個瞬間》肖鵬 等著

《中國的教育問題還是教育的中國問題》葛劍雄 著 孫晶 編

《南北戰爭三百年》李碩 著

大眾出版《毛澤東論中國歷史人物——從軒轅黃帝到孫中山》盛巽昌 著

人文聚焦

《中央檔案館藏美軍觀察組檔案匯編(影印版、排印版)》中央檔案館 編

本書以青年人的視角來解讀馬克思的生平與思想。選取瞭馬克思一生中的20個經典“瞬間”,細致刻畫瞭他在某個特定時間點,所經歷和思考的事務。本書呈現出的馬克思,不僅僅是那個高高在上、深諳理論、學術淵博的偉人,也有平易近人、接地氣的一面。

本書以上海地方志文獻資料為基礎,分為《遠古文明》《千年之城》《百年夢想》3冊,以上海歷史演進和發展為脈絡,通過圖文並茂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語言和體裁多樣的結構講述上海6000年歷史,是一部具有權威性、科學性和系統性,又兼顧可讀性、資料性、啟發性的上海史讀本。在時間上,主要包括史前上海、古代上海、近代上海和當代上海,尤其重視上海的革命史、建設史和改革開放史,以及展現上海“兩個一百年”的發展願景;在內容上,既系統敘述,又重點突出在上海具有代表性、標志性的事、人和物。

《俠隱》張北海 著

民國年間北平,時局暗潮湧動,日本人的勢力蠢蠢欲動,抗日活動已自展開。青年俠士李天然留美歸來,為尋找五年前師門血案的元兇,深入古都的胡同巷陌。隨著他調查的深入,京城各路人馬的鬥智鬥狠浮出水面,醞釀著山雨欲來的局勢。胡同深處,四合院裡,老百姓的日子仍優哉遊哉地過著。從中秋到冬至,從春節到元宵,再到清明,到端午……直到盧溝橋的那一聲槍響。

《輕寒》金宇澄 著

由於日軍占領,小鎮上的居民,特別是年輕女人,紛紛逃離。小鎮被絕望陰暗的氣氛籠罩。故事主要發生在醃肉鋪和小船上這兩種空間內,作者以電影般的剪輯手法,描寫瞭一個個場景、對話和意識流的片段。小說主要采用女主人公七官的視角,烘托出平凡女子在亂世中盡力維持安穩而又不擇手段的內心活動。

在西班牙山村波韋尼爾,薩拉是僅有的郵差。因為電子郵件的普及,人們漸漸不再寫信,郵政總局打算關閉波韋尼爾郵局,將薩拉調到首府。薩拉的鄰居,八十歲的老太太羅莎想出瞭一個方法,把薩拉留在波韋尼爾。她暗暗決定寄一封信,並讓收信人也像她一樣,給村裡的人寫信,創造一個匿名書信接龍。一封信引出瞭另一封信。眾多不為人知的人生故事,在書信中漸漸揭開……

主題出版《共產黨人的必修課——〈共產黨宣言〉十問》王公龍 著

像其他文明一樣,英美文明具有傳統多重性和內部多元性的特征。曾一度深植其中的帝國統治與種族等級的觀念與實踐現在穿上瞭霸權或多邊主義的外衣,換成瞭富有政治爭議的各種版本的多重文化主義。就其核心而言,英美文明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流動的。本書提出西方文明具有多重傳統,在美國、歐洲、美洲和南半球的幾個地方廣泛存在。

延伸閱讀

《唐詩簡史》酈波 著

唐代是群星璀璨的偉大時代。本書通過52位唐代詩人的一人一詩,聯成一部雄渾壯麗的唐詩簡史。近看唐代詩人精彩紛呈的人生經歷,細聽大唐社會角落的喧嘩眾聲,咀嚼中華文明發展史上的文化菁華。

《江湖不遠——〈水滸〉中的那些人》鮑鵬山 著

《英美文明與其不滿者:超越東西方的文明身份》[美] 彼得·J. 卡贊斯坦 主編魏玲 劉偉華 王振玲 譯

文匯記者:許暘

*文匯獨傢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arrow
arrow

    slaysmetec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